依靠“難以糊口的手藝”致了富
發(fā)布日期:2020-09-28 瀏覽次數:1657
“竹塘掛面”的“逆襲”
56歲的李蓮琴,從沒想過會在知天命的年紀,回到村里,依靠曾經“難以糊口的做掛面手藝”致了富?!艾F在我們兩口子一個月8000多元收入,一年十來萬吧?!敝袊鴭D女報·中國婦女網記者采訪時,李蓮琴正在村里的掛面生產車間,忙著將做好的掛面盤起來裝筐。
李蓮琴的家,在安徽肥東縣橋頭集鎮(zhèn)竹塘社區(qū)。作為中國三大掛面村之一,這里做掛面的傳統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。“過去,幾乎家家都會做。每到冬閑,每家都把自家收的小麥磨成面粉,做成掛面,自產自銷,那晾曬掛面的場面,壯觀,遠遠看去,好看。”介紹時,李蓮琴興奮得眉眼帶笑。
在李蓮琴的記憶中,做掛面是家里的祖?zhèn)魇炙?,祖?zhèn)鞲福赣H傳給自己。“父母都是制面的老師傅,行家里手,靠著做面的手藝養(yǎng)活一家老小”。自己十幾歲時,就在父母身邊學做手工掛面。結婚后,愛人也學會了這門手藝。
在竹塘社區(qū),李蓮琴家的手工掛面遠近聞名。有什么秘訣?“制作手工掛面要經過淘麥、曬麥、磨粉、鹽水、和面、揉面、醒面、灘開、劃條、盤條、醒面、上竹、拉升、醒面、上架、拉面、晾曬、切面、包裝、進箱18道工序,不光費力氣,還很講究技巧,這些技巧融合在各道工序里,全憑經驗、手感和對天氣、空氣、濕度等的把握”,李蓮琴娓娓道來,“好的制面師傅做出的掛面像琴弦一樣,細如絲,口感筋道,煮后湯不混,面不坨?!?/span>
但即便技藝純熟,像李蓮琴和愛人這樣的夫妻檔老師傅,通力合作,一天16個小時下來,費盡全身力氣不說,也只能制作出50斤手工掛面,“18道工序,全手工完成,一道也不能馬虎,否則就不是那個味道和口感”。
而且,手工掛面講究時令,在過去無法通過技術手段控制溫度的年代,每年只有11月~次年3月的4、5個月時間里,才能制作,“天氣變熱后,要想保持掛面的筋道,必須多加食鹽,口感會差很多”。在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的浪潮中,手工技藝的“慢工細活”,已經難以滿足李蓮琴一家老小的生活?!坝辛撕⒆右院?,為了糊口,我們必須外出打工?!?/span>
跟李蓮琴夫妻一樣,過去二十多年里,竹塘社區(qū)放棄掛面制作的手藝人越來越多?!澳贻p人吃不了這個苦,不愿意學,掙不到錢,就更不愿意做?!敝裉辽鐓^(qū)黨總支書記劉傳榜告訴中國婦女報·中國婦女網記者,因為缺乏統一管理,掛面村甚至一度出現了惡性競爭?!皼]有統一價格,你賣5元一斤,有人為了競爭,就會賣更低的價格。做面的質量也是參差不齊,有的人甚至摻著機器制作的面條賣,差一點砸了‘竹塘掛面’的招牌?!?/span>
轉機出現在2015年前后。肥東縣橋頭集鎮(zhèn)提出“一村一品”發(fā)展戰(zhàn)略,復興傳統文化,發(fā)展特色產業(yè),打造特色鄉(xiāng)村。
在縣鎮(zhèn)兩級的指引下,竹塘社區(qū)立足傳統掛面制作手藝,聚焦發(fā)展手工掛面特色產業(yè),將散戶集中到一起做掛面,用統一的質量標準、統一的采購、統一的銷售模式發(fā)展手工掛面產業(yè)。2016年,“竹塘掛面”注冊了商標。
風吹日曬、背井離鄉(xiāng)、常年無法顧及老人孩子的打工生活,讓逐漸年邁的李蓮琴夫妻倆“越來越想念家鄉(xiāng),再加上看到老家的掛面行情越來越好,市場也越來越大”,2016年春節(jié)過后,夫妻倆再沒出去打工。
盡管已經遠離掛面制作20多年,重拾技藝,夫妻倆毫不陌生,李蓮琴甚至可以繪聲繪色地給參觀的客人說兒時聽過的關于“竹塘掛面”的傳說:當年,明太祖朱元璋還沒有稱帝的時候,征戰(zhàn)南北,有一次路過竹塘村,肚子餓了,便來到一戶百姓家中想找點吃食。朱元璋是北方人,對米飯不太感興趣,于是,那戶百姓下了一碗熱騰騰的掛面,吃下后,朱元璋對面條的口味贊不絕口。后來,朱元璋當了皇帝,就一直喜歡吃掛面,并且對于征戰(zhàn)沙場有功的將軍或大臣,他都會以掛面來作為賞賜。
好消息接踵而至。2016年4月,阿里巴巴村級服務站開業(yè),“竹塘掛面”成了該平臺掛網銷售的特色“網紅”農家產品,百年手工掛面通過包裝推廣,插上了“互聯網+”的翅膀。
劉傳榜介紹,為了整合規(guī)范制作、銷售,村里還成立了竹塘食品有限公司,整合竹塘零散的手工掛面作坊;為開拓市場,通過肥東電子商務平臺,采取虛擬運作,從自然生產型作坊式轉向線上線下市場營銷型,以特許經營作為銷售渠道,形成規(guī)模優(yōu)勢,進而達到利潤倍增;為增加掛面附加值,深挖掛面文化,改變“竹塘掛面”沒有統一CIS的現狀,將包裝生動化和形象化;在品質方面,進一步突出特色,在原材料上嚴格把關,突出掛面的衛(wèi)生和口感的筋道。如今,“竹塘掛面”的銷售價已達到每斤12元。
2019年11月,“竹塘掛面”被列為肥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為了延長掛面的制作時長、保證品質,2019年下半年,社區(qū)投資60萬元將一所廢棄小學改建成掛面車間,通過空調控溫,將過去一年最多5個月的生產期,延長至10個月甚至更長。今年3月,車間竣工,李蓮琴這樣的手藝人也搬進了車間。
鎮(zhèn)村發(fā)展的決心和“竹塘掛面”的發(fā)展前景,吸引年輕人回竹塘做掛面,“村里有20位老手藝人,2019年又有20多名年輕人回鄉(xiāng),基本上都是夫妻檔?!痹谥裉磷隽丝?0年書記的劉傳榜,這幾年的干勁和信心也越來越足。
每天埋頭車間生產的李蓮琴夫妻,“累卻很幸?!保还庖驗橐荒晔畮兹f元的穩(wěn)定收入,更因為守住了傳統手工和記憶中的味道:“準備動員孩子們回來,繼續(xù)傳承這門手藝?!?/span>
現在,“竹塘掛面”每年的總訂單20萬斤,“我們會一直堅持手工制作,保證品質,即便產量不高,但這就是我們的傳統和文化,也是我們走鄉(xiāng)村振興之路必須堅守的東西!”劉傳榜斬釘截鐵地說。
來源:中國婦女報